四川成都外贸逆势增长
2020年7月28日央视《正点财经》、7月27日央视《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都以不同的角度和故事聚焦成都,而在7月9日央视《经济半小时》也深度聚焦成都。最近央视频频关注成都、报道成都,与一个主题密切相关——上半年成都外贸逆势增长。
2020年7月26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实现了两大突破:一是单日航班起降架次自1月24日以来首次超过一千架次;二是单日旅客吞吐量自1月23日以来首次超过15万人次。面对疫情的冲击,两个突破书写着恢复和繁忙,也演绎了这座城市的活力与韧性。
与之相呼应的是,成都的外贸运行2020年以来持续保持着逆势增长态势。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成都实现外贸进出口3230.9亿元,同比增长23.5%,在四川全省的“主干”引领作用明显。为什么引起央视等媒体频频重点关注?其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增长“密码”?这一切,还得从3个维度话题说起。
外贸·数据抢眼
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龙头企业产能继续释放
2020年7月27日央视《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栏目在落实“六稳”“六保”一线见闻系列报道中,聚焦四川成都如何“稳外贸”。
报道首先关注的是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2020年上半年,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2489.1亿元,进出口规模在全国综保区中继续排名第一,同比增长27.6%,占全省外贸总额的68%。这已经是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额连续27个月在全国综保区中排名第一。
画面中,当央视记者走进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个忙碌的场景。一单园区企业从爱尔兰紧急进口的电子芯片元件,正在海关工作人员的手中加紧办理通关手续。成都海关所属锦城海关综合业务一科副科长王鹏说,从2020年春节开始,周末加班已经成了常态,像他手中的这类报关单,2019年上半年总共是36万份,而2020年上半年则增加到了55.5万份。
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于2011年封关运作。为什么能够持续27个月保持全国第一?此前,本报记者采访了成都海关统计分析处处长潘旭东,在他分析看来,电子信息等产业集聚效应凸显、龙头企业产能继续释放,是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近年来外贸运行中的一大特点和亮点,也是带动其进出口外贸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
据海关统计,2020年上半年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集成电路和自动数据及处理设备分别为1462.4亿元和844亿元,分别增长33.3%和18.4%;进出口涡轮喷气式发动机及其部件2.7亿元,增长44.6%。
而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则是外贸快速发展的另一把“秘钥”。潘旭东称,长期以来,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的主要外贸市场为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综合保税区的外贸市场逐步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上半年,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对东盟进出口605.4亿元,同比增长42%,远远高于同期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27.6%的进出口增速。
通道·运量抢眼
全力保障我市重点企业国际航空供应链畅通
“据我们观察,园区内的龙头企业一直都在加足马力生产,订单量也大大增加。”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企业服务处秦阳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企业的生产不仅没有受到影响,进出口的货物量还增加了不少。
订单增加了,进出口货物增多,保障国际物流通道顺畅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成都不断扩大开放力度,良好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型大企业落户成都。截至目前,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超过300家,这些企业大多是境外企业,并且集中在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分类,对高效的国际航空物流运输有着较强的需求。
市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称,围绕重要医疗物资抢运和重点产业国际供应链的需求,成都市以国际航空供应链保通保运保供为切入点,在持续协调推动全货机定期航线稳定运行的同时,积极支持航空公司开通“客改货”国际(地区)航线,并启动重大运输包机业务,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物资运输、国际贸易企业进出口、外向型加工贸易企业国际采购等航空运输需求,促进外向型经济稳定发展。
不仅如此,成都还主动与全市外贸型重点企业对接沟通,掌握企业诉求,实时跟踪企业生产进度和进出货物安排,并与航空公司积极衔接,根据航班安排为企业制订应急下载亚博app的解决方案,全力保障我市重点企业国际航空供应链畅通。
与此同时,在成都国际铁路港,成都坚持把互联互通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进一步“畅通道、促贸易、聚产业、优环境”,实现疫情期间中欧班列(成都)运量逆势增长。疫情期间,相比于海运、空运,采取“接力棒式”分段运输作业的铁路运输优势进一步凸显,以前走空运、海运及公路运输的一些客户转向走铁路,一些制造类、电子类的产品生产商也开始选择铁路。
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中欧班列(成都)综合运营指标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开行量和境外订单实现逆势增长。上半年成都国际铁路港开行国际班列1810列,同比增长40.9%,综合重载率97.5%,同比提高6.0个百分点。其中中欧班列(成都)开行近1000列,同比增长57.7%,综合重载率达95.8%,有力推动了地区经济快速复苏。
创新·成效抢眼
3年间成都12项自贸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外贸数据综合反映着一个城市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态势,也彰显出这座城市的创新驱动能力和国际营商环境水平。
最近,成都的一项做法已通过海关总署自贸创新举措备案。2019年,成都海关在全国率先开展中欧班列运费分段结算估价管理改革,实现中欧班列境内段运费不计入完税价格,有效降低了企业国际贸易成本。成都海关副关长蔡文彪称,经测算,该项改革将为企业降低税负成本约2%。
同样因为创新且成效显著,国务院2020年6月底印发通知在全国各地复制推广自贸区新一批改革试点经验,入选的37项中,四川原创的有5项,其中成都占3项——冰鲜水产品两段准入监管模式、空铁联运一单制货物运输模式、分布式共享模式实现“银政互通”。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任务。来自成都市自贸办的消息显示,截至2020年7月7日,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成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155项改革试验任务已实施151项,实施率达97.4%。围绕产业发展过程的“堵点、痛点、难点”,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破解市场主体发展难题,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430多项。成都自贸试验区自2017年4月挂牌以来,先后已累计有12项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或学习借鉴。
而纵观上半年成都外贸运行情况,在创新驱动下,除了在全省的“主干”引领作用明显,成都的“一带一路”外贸强劲增长,成为一大亮点。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成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016.6亿元,同比增长45.4%,占比达31.5%,其中对越南、波兰和以色列分别增长66.4%、3.2倍和6.1倍。
目前成都的主要进出口国家和地区为美国、东盟、欧盟,尤其以对东盟和欧盟进出口增长最为抢眼。上半年,对东盟进出口688.9亿元,同比增长28.2%;对欧盟进出口652.5亿元,同比增长42.1%。
7月15日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坚定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改革先行、创新驱动”作为五项基本原则之一,加快破除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和政策性瓶颈,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合理流动、高效配置,坚定不移推动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促进开放与创新融合互动、外向型经济与创新型经济相得益彰。这将为成都外向型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