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南临渭区:融合发力构建文旅新格局-下载亚博app

w020230718388082105866.jpg
企业微信截图_17284647007663.png

陕西渭南临渭区:融合发力构建文旅新格局

2024-10-31 15:36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渭南10月31日讯(记者 鞠然 许怡)近年来,临渭区重点打造以桃花源和航天生态园提升为重点,加快康养民宿提升改造的现代旅游产业链;依托渭南老街、信达、吾悦、宏帆等商圈发展城市文旅夜游消费聚集区,打造夜游经济产业链;聚焦“三贤文化”,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链;按村庄变景点、田园变公园、民房变民俗的思路,提升优化乡村旅游产业链;依托渭南军事博览园、渭南老火车站、崇凝老爷庙等加快发展红色旅游产业链。五大文旅产业链的形成推动着临渭区文旅融合升级,新格局逐渐呈现。

  

  桃花源民俗文化园民宿一角 中国经济网记者鞠然/摄
  “寻幽何必去远方,几处烟村在身旁。”10月28日,走进位于渭南城区南8公里,坐落于紫杨仰韶文化遗址的桃花源民俗文化园。园区以零河自然水系河道为核心,依梁借坡,道路两旁的树叶已有些许泛黄,青砖蓝瓦、全榫卯结构建成的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建筑群散落其中,湖光山水、廊桥、亭台楼阁、游乐园、美食街等多种业态、各种色彩相互交融,弥漫着绚丽浓郁的秋意。
  “我们动物园十一期间每天接待游客在3万人次左右,现在节假日也有不少周边的人来游玩。”桃花源景区负责人翁林超说。景区内的动物园于今年五月一日正式开放,有羊驼、棕熊、狼、秃鹫、兔豚、进口矮马、侏儒牛等各类动物100多种,填补了渭南市城区长期以来缺少动物园的空白,为市民和游客休闲娱乐提供了新去处,同时也为城市的文化建设和旅游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孚道秦东乡韵文化园展示的老关中藏品 中国经济网记者鞠然/摄
  “我们的孚道博物馆一直坚持免费开放,致力于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开发等。”孚道秦东乡韵文化园运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道。该馆坐落在渭南市美好生活示范区,收藏了明清家具、石雕石刻、关中民俗怀旧等各类文物古董及老物件3000余件,还有美术馆、百年陕西历史图像馆等场馆,为市民拓展知识视野、感受历史文化魅力、丰富精神生活打造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未来我们还将深入走访渭南各区县的非遗文创产品企业,探访那些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非遗项目,与坚守传承的非遗传承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逐步建立渭南非遗文创产业数据库,形成涵盖设计、包装、推广、销售的系统化、链条化、完整性平台,推动渭南非遗文创产业发展。”孚道秦东乡韵文化园运营公司负责人李倩表示。
  “金谷风露凉,绿珠醉初醒。珠帐夜不收,月明堕清影。”作为“中国葡萄之乡”的临渭区,依托葡萄产业建成集科研、观光、采摘、推广于一体的现代科技示范园、关中风情园,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渭南葡萄产业园辐射带动临渭区葡萄种植面积达26万亩,产量35万吨,产值超30亿元,从事葡萄相关的就业人员13.3万人,临渭葡萄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31.97亿元。

 

  渭南葡萄产业园 中国经济网记者鞠然/摄
  走进临渭区下邽镇东1公里的渭南葡萄产业园,多数大棚在进行有机肥料的施肥工作,为来年的丰收做准备,些许葡萄架的枝头上还依稀挂着二茬果,成熟后将用作葡萄酒的酿造。产业园打造了3000亩高标准葡萄示范基地、2000余个葡萄博览园品种、20000平方米智能玻璃温室以及育苗工厂、鱼菜共生基地,还通过技术扶持,良种培育等,打造了50多个葡萄种植专业村,由现代农业示范区、观光采摘体验区、休闲娱乐度假区、三贤文化展示区几大板块构成,是渭南“葡萄藤”上的“金名片”。“我们这还以葡为媒,举办了葡萄架下的集体婚礼、‘萄’你欢喜渭南葡萄音乐节等活动,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路径,进一步提升临渭葡萄品牌效应。”渭南葡萄产业园工作人员介绍说。
  此外,临渭区还建成巧娘草编、石灰窑水晶饼、千年倒缸醋等非遗工坊5家,非遗展示展演、手工艺品制作等文化服务同展馆、景区深度嵌入融合,文旅融合步伐进一步加快。今年前三季度,临渭区接待人数46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8.76亿元。“我们将持续聚焦文旅产业链, 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构建要素齐全、产业互通、优势聚集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建设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和临渭高质量发展贡献文旅力量。”临渭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王茂林)

- - - - - - - -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下载亚博app的版权所有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