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大棚内,从山东日照引进的绿茶茁壮成长;蓝莓大棚里,苗株在阳光照射下生机勃勃;紧密排列的镀锌桶里,高密度养殖的鲈鱼蓄势待发进入市场;水稻田里,黄澄澄的稻谷颗粒饱满……走在位于西安市城南杜曲街道西樊村内的西安樊川数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里,包含茶田种植、温室育苗、立体养鱼等在内的板块构成新型田园休闲综合体,助力当地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从山东日照引进的绿茶茁壮成长 摄影/陈岚
“圆桶养殖可集中操作管理,我们的智慧渔业系统包含制氧、补水、监控、加温系统,可随时观察水体数据、设备状况并实现远程控制。养鱼桶里的水和鱼粪经过循环系统,经沉淀池之后还可以给周边的稻田供水,实现了‘零排放’。”西安樊川数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战武介绍。
智慧渔业系统可实现远程操控 摄影/徐均坪
食品级pe篷布包裹着的镀锌桶紧密排列,满当当的鲈鱼苗正在努力生长,当体重达到1斤以上,就可以上市销售。“鲈鱼对水质要求很高,我们通过数字科学化养出的鱼肉质紧实,口感鲜嫩,很受市场欢迎。预计每池每批可产鱼5000斤,一年产鱼40万斤。”工作人员师仙抓起鱼饲料撒向圆桶,鱼苗儿从水底浮出,争先恐后抢食。
“以前没想过我们北方的村里还能种茶树,现在看着这茶树形状已经出来了,叶片长势也很旺,我们都等着采摘加工后打出自己的品牌。”
“当时说什么‘南茶北引’,大家都有点不相信,现在看着70亩茶树长得这么好,充满干劲。”忙着除草、修剪的村民们说起家门口的茶树,总是停不下来。
将“南茶北引”技术带到当地,仅靠一腔热情绝不可能。土壤是否合适、水质酸碱检测、温度控制等都成为横在樊川农业面前的难题。
“茶叶对土壤中酸碱度要求在5.5-5.8之间,我们村里土壤ph值达到7.7,为了改良土壤,我们用制水设备把井水里的ph值降低到6以内,配合施用物理方法,土壤酸碱度降到了适宜种茶范围内。”为了让茶树在长安安家,李战武和团队不仅对土壤和水质进行改良,还通过温室大棚里的智慧管控实时调节控制大棚内的浇水、施肥以及空气湿度等,最终成功种出了抗严寒的绿茶白毫早品种。
在实现农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李战武对数字化带来的变化感受颇深。他表示,农业智能化水平的提升降低了种植养殖成本和人工成本,通过专业设备对农业数据进行加工和算法处理,结合水肥一体化机器,可以精准地调配肥力,从而实现农作物的最高效产出,这种做法最终将提升整个农业生产的效率。
而长安区在看到园区建设后,也是结合区域发展休闲农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划,向樊川农业拨发了专项资金,用以支持园区二期建设,从而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目前我们的一产方面预计年产鲈鱼40万斤,蓝莓30000斤、蔬菜10万斤、茶叶1200斤,综合收益800万元,二产农产品加工、鱼类预制菜,年产值200万元;三产的亲子研学、餐饮等,年接待量10万人次,年产值200万元。园区常年吸纳周边村民就业60余人,村集体收入80万元。我们将努力实现品牌化、集约化、合作化发展农业,达到振兴农村提高地方经济的目标。”李战武说。
樊川农业的发展只是西安市长安区探索三产融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一个缩影,在深化农村“三变”的改革过程中,西安市长安区将持续探索“农户 村集体 企业”新模式,盘活闲置资源,推动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和“强村富民”目标。(记者 朱晓航)
(责任编辑:王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