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养猪、博士育种,宁乡花猪“因”此而变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下载亚博app

w020230718388082105866.jpg
企业微信截图_17284647007663.png

院士养猪、博士育种,宁乡花猪“因”此而变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2024-12-01 18:19 来源:中国经济网
  摇头晃脑、憨态可掬。在湖南宁乡花猪产业文化园,一群样子呆萌的小猪崽,成了人气王。眼前这些小家伙就是有着“猪中大熊猫”美誉的宁乡花猪。
  作为全国四大优良地方品种之一,宁乡花猪已有千年养殖历史,肉质肥美、营养价值较高。然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国外猪种被引入,宁乡花猪因吃得多、长得慢、肥膘厚、料肉比高,养的人越来越少,几乎沦为濒危品种。
  种猪素有“猪芯片”之称。为了保护珍贵的物种基因,宁乡人李述初近20年前走遍宁乡寻找种猪,建立保种场,成立了流沙河花猪生态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保种之后,如何育种,让市场接受宁乡花猪,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
  “如果说前10年主要是保种,把这个品种保护下来,后10年主要就是育种。”湖南省流沙河花猪生态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述初告诉记者,10年前,180斤到200斤的宁乡花猪大约有4指厚的肥膘,市场上没人要。曾有大卖场想采购,但看了肥膘后就摇头了。“他说,李总啊,你这个猪太肥了,要减肥、要瘦身。”
  李述初开始为品种改良找法子,经过多年尝试,宁乡花猪瘦肉率不断提高。近年来,宁乡市与湖南农业大学等进行合作,还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专家团队为种业高质量发展寻解。育种“土办法”升级成了“高科技”。
  “一般我们选种的话要等到那个猪长大了,我们才知道这个猪好不好,如果用基因组选择技术,猪崽出生后就可以通过检测,预测到长大后是什么情况、指标如何。”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何俊给记者打了一个比方,“我们通常开玩笑,讲这个就是用科学的手段给它去‘算命’。”
  被人们亲切称为“养猪院士”的印遇龙,带领团队开发湖南地方猪专属基因育种液相芯片,并进行多项科研攻关,培育新品种。要推动花猪产业发展壮大,关键是得让老百姓通过养猪能多挣钱。
  “我们提出地方猪边保种边开发,我们用宁乡猪和外国猪杂交,利用杂交优势培育巴宁猪。那这样瘦肉率提高了,料肉比也下降了,这样养的猪就多赚钱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说。
  为了找到决定生猪吃得少、长得快的基因密码,博士研究生高静霞开始“养猪”,每天打料查情、记录数据,定期计算料重比。96年出生的她,驻扎养猪基地,一待就是四五个月。
  “干一行爱一行,要把事情做好。” 作为湖南师范大学、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联合培养研究生,高静霞对“养猪”这件事是认真的,她甘于寂寞。“我们做科研的要保证数据是准确的,在一线待这么长时间,就是为了准确记录数据,开展后续研究,希望研究成果能在今后育种上得到推广,通过产学研结合,真正发挥作用。”
  企业有了科研机构的技术加持,科研成果转化不断提速,市场前景广阔。曾经濒临灭绝,如今花猪变“金猪”。2023年,当地宁乡花猪存栏约25万头,出栏近50万头,产业链综合产值达47.25亿元。(经济日报记者/潘笑天 江蓝 视频剪辑/赵世楠) 

(责任编辑:王茂林)

- - - - - - - -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下载亚博app的版权所有       
"));
"));
网站地图